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

農夫夢

大概是從陶淵明開始的吧!一篇「歸去來辭」開啟了對農業生活的美好想像。但是陶潛卻又不同於一般的農夫。曾祖父是陶侃,官至大司馬;祖父、父親都是太守,母親也是出身名門望族。所以陶淵明基本上來講,也算是名門之後,所以經由叔父的介紹,討了個彭澤令的差事。但是「不為五斗米折腰」是否矯情?卻又不盡然。誠如其在序中所言:質性自然,非矯厲所得;飢凍雖切,違己交病。所以我是相信其真性情的,這點,和一些失意政客,嚷嚷著要回歸田園,卻又戀棧權位,時不時試著影響政局,是有根本上的不同的。
名句「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」多麼美的意境。一般人卻是容易忽略了,陶淵明如何能夠達到如此境界。其實,文中寫的很清楚。「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;問君何能爾?心遠地自偏」。是啊!重點是心遠,才促成了優美寧靜的境界。
我常常認為,我們人活著,除了生存的基本條件之外,仍然必須有一些美好的追求。這類美好的追求,可能是禪宗的入定,也可能是佛家的悟道,更可能是老子所說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的那個道。追求的心態是急切的嗎?並不是。就像一個農夫,為了享受枝頭最甜美的果實,也只是每天按步就班的做好播種、澆水、除草這些平常的瑣事而已。由此可知「平常心是道」的深層意義是從生活瑣事所領悟出來的。所以,所謂的農夫夢,並不是真的要以農夫為業。農夫只是強為之名,只是一種假借,希望達到的是精神上的境界。那是一種「樂夫天命復奚疑」的心情,一種「晴耕雨讀」的進退之道。我的外表和別人沒有什麼不同,都在為五斗米折腰,但我的內心,將是個不折不扣的農夫。

「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。」-- 王維‧終南別業